欢迎浏览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作者: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2024-02-20 11:26:38 发布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年度工作计划文本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年度工作计划文本

 

一、明确目标

当今世界博物馆格局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作为国内少有的以火山为主题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更应该紧跟时代脚步,在当今时代美好的大潮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落实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新任务,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忧患意识,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下大力气加强内涵建设,显著提升办馆质量,将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努力使博物馆变大变强。    

二、发展理念

推进博物馆与科技、教育、旅游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积极推动教育推广、公共服务、文创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业务能力,能够更好的加强对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事业全面、科学发展。创建“一基地一特色”,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实现了火山特色资源共建共享,依托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优质的研学资源,邀请了国内以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利用国内首批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大学生科普联盟教育基地”和“中国地质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为平台,针对国内科普研学团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将传统课堂教育与科普实践教育相结合,着重挑战体验、实践体验、规则体验和文化体验完美融合,研发了一系列多元化和操作性强的研学项目。统筹发展推进事业进步,协调各项博物馆发展的思路,保障融合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共赢局面。创新发展激活工作动力,在博物馆建设当中融入新鲜血液,坚持思想创新,保持创新的发展思路,改变固化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博物馆,使用最新、最环保、新科技材料,增加环保材料的使用,提高设备设施的可循环使用率,努力成为城市的金色文化名片。

三、具体任务

(一)完善配套设施申报命名“中国火山地质博物馆”。

“中”字头博物馆是代表我国该领域最高水准的博物馆,将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申报中国火山地质博物馆,由区域性博物馆升级为国家级博物馆,有利于向世界传播我国在火山地质、生态演替和景观美学等方面研究的全球性突出贡献,提升我国火山世界地质公园和火山地学研究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目前我馆申报文件已正式向黑龙江省政府提交,下一步我馆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申报程序,最终由国务院批准命名。

(二)完善科普工作激励机制,建设一支国内顶尖的业务团队。

一是建立院士工作站,确保博物馆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做为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对我馆的发展极其重视,他指出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地质博物馆及地学产业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和管理等迫切需求,对地质博物馆馆长、骨干及从业者进行专业培训十分必要,这对于造就一批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热心地质事业的人才队伍具有现实意义,未来我馆将积极争取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工作,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将有力推动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古生物化石保护事业及地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规范博物馆管理,全面提升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科普基地的形象和服务水平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将计划派相关科研科普工作人员赴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挂职学习学习国内不断涌现的古生物新发现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和管理经验更为推动五大连池质公园博物馆科普事业及地学产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理念。

三是建设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好、热爱科普教育的讲师队伍,确保青少年科普教育有序有效实施。多年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与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完善的专家网络。未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将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更为详尽的、切实可行的科普教育工作规划,按计划安排工作部署抓好落实,为今后的科普教育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举办一次有国内影响的火山论坛,创建开放、创新、共享的科普交流合作平台。目前我馆将策划从火山地质、矿泉资源、地质公园研学旅游三个专题角度,分别以《中国活火山的研究现状》《五大连池的七个旋回喷发期》等为题,开展线下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分享火山地质公园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探讨推进地质公园博物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合作交流等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此次论坛将履行火山地质公园公众教育和科普服务职责,助力火山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博物馆科普基地功能。

一是以五大连池风景区稀有的地质资源、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为基础,依托五大连池风景区“一头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实施布局“1+8”(即一个中心,8个辐射点)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科普研学基地网络。一是实施多资源多擎驱动,构建“科研、研学、康养、体验”多产业生态旅游经济体系。通过完善科普研学基础设施及开展多形式化的科普研学工作,充分发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将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打造成黑龙江省科普研学教育模式地,自然教育基地的排头兵及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中心。力致建成中国北方最具特色的自然教育、研学实践示范地。二是 “1+8”布局构架为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为中心依托,打造8个辐射延伸体验基地,即:1、火山科普研学体验基地2、火山生态动植物科普研学基地、3、民俗体验基地(达斡尔民俗体验科普基地、鄂温克民俗体验科普基地、满族民俗体验科普基地、蒙古族民俗体验科普基地、鄂伦春民俗体验科普基地)、4、重走抗联路—东北第三陆军研学基地、5、北大荒精神—农垦戍边研学基地(萌芽学校文化)、6、火山美术研学基地、7、火山风光摄影研学基地、8、火山天文观测科普基地。

二是按照科普工作实际需要,博物馆科普领导小组积极对上争取科普经费,保证有专项经费用于博物馆教育科普活动,用于科普宣传资料的制作、订购、科普宣传画更换和科普培训、青少年科技活动、科普宣传专栏建设等同时我馆还要积极争取和鼓励辖区单位及多方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支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科普事业的发展。

(四)注重创新研学教育形式,完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科普研学课程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科技科普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纳入学校课程整体目标,在课程结构中加以实施,做到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保证科技教育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和实效性。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向学生进科普知识教育,不断拓宽和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效果。

根据小学、初中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再结合五大连池风景区特有的资源特点,依托“生态体验教育”的先进理念,遵循“创设体验活动——深度体验——开放式对话——分享感悟行为引领”的实践操作模式未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将开设至少四十科普研学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有效拉进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体验“从生活走向科学”。

(五)经常性开展科普活动全面普及地学科普知识。我馆未来将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625国土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特定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1、在充分利用网站、专栏、橱窗等现有科普阵地的基础上,发挥新闻媒体的科普宣传作用。

2、充分利用科普讲座、科教影视放映、印发科技资料、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整合科协和社会的各种科普资源,上下联动的宣传活动。

二是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高质量的临展活动。

依托五大连池”绝版火山奇观,珍稀极品矿泉“的自然资源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意义,经常举行一些地质科学为主题、不同受众群感兴趣的临时展览创新临时展览的科普活动形式和内容,打造自然资源研学科普基地。

总之未来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将进一步加强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和矿泉研究深入、系统地开展,聚集更多专业机构宣传和保护五大连池之一世界珍稀火山和矿泉资源,并为开展世界级地质研学,完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评估打牢基础,为世界火山研究和科普做出更多贡献;推动五大连池火山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全面了解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感受位列世界三大冷矿泉之一的五大连池冷泉的独特魅力做出努力为推动五大连池成为中国火山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火山研学、康养和度假的引爆项目而不懈奋斗!

 

上一个新闻

2023年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观众报告

下一个新闻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展品文物征集制度

超过300件展品!

以后会有更多的展品到达我们的博物馆

不要等一下,现在就来预约门票吧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博物馆坐落于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新镇的中心地带,博物馆外部建筑设计充分运用五大连池独有的天然符号,即以喷气锥碟为单体形状,以五个溪水相连的火山堰塞湖为整体构造,环绕交错,形成了火山元素突出、构造新颖独特的设计风格。内部展示空间主要分为世界火山与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火山、五大连池矿泉、五大连池生态、五大连池文化五个展陈大厅。


  • (0456) 7224300
  • 08:30-11:00(11:00 闭馆清场)
    14:00-16:30(16:30 闭馆清场)
  •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药泉西路8号

版权所有 2025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保留所有权利。